中山路最後一站  中韓蔘茸行

台中舊城區最精華的路段莫過於是"中山路",日治時期台中舊城有幸成為城市現代化都市建設,良好的街道劃分、完善的下水道,以及仿京都的街廓,而中山路就是重要的道路之一,當時多為日本人行走,珠寶、舶來品及高級精品商店林立,因此建構的房子自然有別於成功路。先前已經介紹過奎輝堂連棟的仿巴洛克建築,今天走訪最後一站"中韓蔘茸行",介於平等街與三民路之間的中山路段,我們可以欣賞蔡蓮舫家族留下來的"丸吉"建物,仍然保存良好,而中韓蔘茸行連棟的大正紅磚式建築及仿巴洛克紋飾更是精美無比。
連續兩天帶著學員領略建物之美,更期待的是能夠獲得些許街坊鄰居的歷史舊事。
所幸,26日一早便在二信銀行門口巧遇二信理事主席,口中道出了幾位名人「蔡蓮舫、黃春帆與張玉書」分別說是丸吉和中韓蔘茸行建物的原起造人。「蔡蓮舫、黃春帆與張玉書」何許人呢?丸吉據傳過去曾是姓蔡的醫生館,因此來自蔡蓮舫家族或有可循之跡,更何況蔡蓮舫在1920年代還曾擔任台中區長、台中市協議會員、台中州協議會員等職。另外,經搜尋網路資料,黃春帆及張玉書都因樟腦生意致富,黃春帆也曾經擔任土城區長,是草屯農業發展的大功臣;張玉書則為櫟社詩人,受有日頒紳章,同樣樂善好施,因此分別在這裡起造各三戶豪宅,這連六棟的大正式建築如今只能約莫看見三戶,而完整保留的也只剩中韓蔘茸行及多之寶兩戶了。
 
行走於舊城區中山路,細細品味一棟棟歷史建築,在耆老口述中暢談建物歷史及中山路過往風華,可見當時多為日人行走的中山路及上月探訪的台灣街道成功路確實有很多不同之處。
 
 
 
透過解說分享,再細細品味建築,用筆觸紀錄街上的所見所聞,天氣雖然炎熱,但卻覺得收穫滿滿。

黑白,最能凸顯舊城的美。而街坊鄰居和善親切的招呼,是酷暑中最清涼的和風。

一筆一筆畫下感動,也一張張分享每個人所見,或大同小異,又多了些許感動。

 
下個月我們將改走舊城區的民族路,民族路上會有什麼樣的風貌呢?期待故事一樣精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術鴨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