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埔里開基祖義女廟
        埔里文化多元、種族繁多,客家、漢人、平埔或是高山原住民,在互相融合的過程中不免留下許多特別的故事。而「義女廟」供奉的天水夫人,就結合了這樣的地方傳奇及埔里美術發展的足跡。



       



天水夫人本名何翠巒,清乾隆年間嫁給漢人杜天水為妻,故稱為天水夫人。由於略懂平埔族語,在當漢人與平埔族人有衝突時,就扮演溝通的角色。

清乾隆34年、西元1770年時,天水夫人一行九人從鹿港運送貨品經集集水里要到埔里,商隊得知順著南烘溪至草鞋墩(今中潭公路)會比原來經水里集集到草鞋墩的道路平坦,路程也較短,因此商隊改變路線。商隊剛剛走出埔里就遭遇平埔族圍困,天水夫人極力排解誤會,並挺身自願當人質,雙方並訂規約,由平埔族輸出獸皮鹿茸等山產,換取食鹽、雜貨,讓商隊先行離開。約定次月月圓時交換貨品,不料鄉人天黑加上路況不熟延誤時日,平埔族民以為遭漢人戲騙而怒殺天水夫人。當鄉人抵達埔里時平埔族民方知誤殺,懊悔不已,從此漢番同化和平相處,為感念天水夫人之犧牲,地方人士奉天水夫人為拓荒埔里之開基始祖,並於1914年建廟奉祀。現在的義女廟為1990年重建,每年農曆720日為天水夫人聖誕祭日。
廟內供奉天水夫人神像,並有天水夫人畫像一幅,此畫為埔里前輩畫家蕭木桂老師作品,在埔里美術發展史中埔里第一代藝術家多出自蕭木桂老師的教導,因此天水夫人畫像自然成為追悼蕭木桂老師的方式之一。
 
 
 
「旅行速寫」講究的是當下的感動,因此,光影的掌握也是當下最美的狀況。構圖到上色應該從陰影處開始著手,一來可以統一調性,二來也能把握住當下光影最美的時刻。事後,依據對象色彩一一填入,想要完成一張光彩迷人的速寫就不難了。


 
在路邊排排坐已經是旅行速寫的常態,不畏豔陽、不畏寒風,一心只求完成一張滿意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術鴨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